古时愁别泪,滴作分流水。日夜东西流,分流几千里。 通塞两不见,波澜各自起。与君相背飞,去去心如此。
474 0 0
司空曙
开济由来变盛衰,五车才得号镃基。 留侯功业何容易,一卷兵书作帝师。
478 0 0
温庭筠
山庭迥迥面长川,江树重重极远烟。 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
524 0 0
张说
彼此垂七十,相逢意若何。圣明殊未至,离乱更应多。 澹泊门难到,从容日易过。馀生消息外,只合听诗魔。
441 0 0
齐己
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回雁峰南三百里,捕蛇说里数千家。澄江绕郭闻渔唱,怪石堆庭见吏衙。昔日愚溪何自苦,永州犹未是天涯。
486 0 0
陈孚
有约西湖去,移棹晓折芙蓉。算才是,称心红。染不尽薰风。千桃过眼春如梦,还认锦叠云重。弄晚色,旧香中。旋撑入深丛。 从容。情犹赋、冰车健笔,人未老、南屏翠峰。转河影、浮槎信早,素妃叫、海月归来,太液池东。红衣卸了,结子成莲,天劲秋浓。
360 0 0
吴文英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453 0 0
张蠙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415 0 0
廖世美
习隐悠悠世不知,林园幽事递相期。旧丝再上琴调晚, 坏叶重烧酒暖迟。三径引时寒步月,四邻偷得夜吟诗。 草玄寂淡无人爱,不遇刘歆更语谁。
407 0 0
皮日休
鼎分天地日,先主力元微。鱼水从相得,山河遂有归。 任贤无间忌,报国尽神机。草昧争雄者,君臣似此稀。
442 0 0
中华文学
试把花期数。便早有、感春情绪。看即梅花吐。愿花更不谢,春且长住。只恐花飞又春去。 花开还不语。问此意、年年春还会否。绛唇青鬓,渐少花前语。对花又记得、旧曾游处。门外垂杨未飘絮。
373 0 0
晏几道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 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351 0 0
顾况
所谓文人,轻个不完,弄得别一些作者摇头叹气了,以为作践了文苑。这自然也说得通。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心境必须清幽闲适,他这才能够“悠然见南山”,如果篱中篱外,有人大嚷大跳,大骂大打,南山是在的,他却“悠然”不得,只好“愕然见南山”了。现在和晋宋之交有些不同,连“象牙之塔”〔2〕也已经搬到街头来,似乎颇有“不隔”〔3〕之意,然而也还得有幽闲,要不然,即无以寄其沉痛,文坛减色,嚷嚷之罪大矣。于是相轻的文人们的处境,就也更加艰难起来,连街头也不再是扰攘的地方了,真是途穷道尽。 然而如果还要相轻又怎么样呢?前清有成例,知县老爷出巡,路遇两人相打,不问青红皂白,谁是谁非,各打屁股五百完事。不相轻的文人们纵有“肃静”“回避”牌,却无小板子,打是自然不至于的,他还是用“笔伐”,说两面都不是好东西。这里有一段炯之〔4〕先生的《谈谈上海的刊物》为例—— “说到这种争斗,使我们记起《太白》,《文学》,《论语》,《人间世》几年来的争斗成绩。这成绩就是凡骂人的与被骂的一古脑儿变成丑角,等于木偶戏的互相揪打或以头互碰,除了读者养成一种‘看热闹’的情趣以外,别无所有。把读者养成欢喜看‘戏’不欢喜看‘书’的习气,‘文坛消息’的多少,成为刊物销路多少的主要原因。争斗的延长,无结果的延长,实在可说是中国读者的大不幸。我们是不是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这种‘私骂’占篇幅少一些?一个时代的代表作,结起账来若只是这些精巧的对骂,这文坛,未免太可怜了。”(天津《大公报》的《小公园》,八月十八日。)“这种斗争”,炯之先生还自有一个界说:“即是向异己者用一种琐碎方法,加以无怜悯,不节制的辱骂。(一个术语,便是‘斗争’。)”云。 于是乎这位炯之先生便以怜悯之心,节制之笔,定两造为丑角,觉文坛之可怜了,虽然“我们记起《太白》,《文学》,《论语》,《人间世》几年来”,似乎不但并不以“‘文坛消息’的多少,成为刊物销路多少的主要原因”,而且简直不登什么“文坛消息”。不过“骂”是有的;只“看热闹”的读者,大约一定也有的。试看路上两人相打,他们何尝没有是非曲直之分,但旁观者往往只觉得有趣;就是绑出法场去,也是不问罪状,单看热闹的居多。由这情形,推而广之以至于文坛,真令人有不如逆来顺受,唾面自干之感。到这里来一个“然而”罢,转过来是旁观者或读者,其实又并不全如炯之先生所拟定的混沌,有些是自有各人自己的判断的。所以昔者古典主义者和罗曼主义者相骂,甚而至于相打〔5〕,他们并不都成为丑角;左拉遭了剧烈的文字和图画的嘲骂〔6〕,终于不成为丑角;连生前身败名裂的王尔德〔7〕,现在也不算是丑角。 自然,他们有作品。但中国也有的。中国的作品“可怜”得很,诚然,但这不只是文坛可怜,也是时代可怜,而且这可怜中,连“看热闹”的读者和论客都在内。凡有可怜的作品,正是代表了可怜的时代。昔之名人说“恕”字诀——但他们说,对于不知恕道的人,是不恕的〔8〕;——今之名人说“忍”字诀,春天的论客以“文人相轻”混淆黑白,秋天的论客以“凡骂人的与被骂的一古脑儿变成丑角”抹杀是非。冷冰冰阴森森的平安的古冢中,怎么会有生人气? “我们是不是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这种‘私骂’占篇幅少一些?”——炯之先生问。有是有的。纵使名之曰“私骂”,但大约决不会件件都是一面等于二加二,一面等于一加三,在“私”之中,有的较近于“公”,在“骂”之中,有的较合于“理”的,居然来加评论的人,就该放弃了“看热闹的情趣”,加以分析,明白的说出你究以为那一面较“是”,那一面较“非”来。 至于文人,则不但要以热烈的憎,向“异己”者进攻,还得以热烈的憎,向“死的说教者”〔9〕抗战。在现在这“可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彼兑飞〔10〕说得好: 我的爱并不是欢欣安静的人家,花园似的,将平和一门关住,其中有“幸福”慈爱地往来,而抚养那“欢欣”,那娇小的仙女。 我的爱,就如荒凉的沙漠一般——一个大盗似的有嫉妒在那里霸着;他的剑是绝望的疯狂,而每一刺是各样的谋杀! 九月十二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十月《文学》月刊第五卷第四号“文学论坛”栏,署名隼。 〔2〕“象牙之塔”原是十九世纪法国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批评同时代消极浪漫主义诗人维尼的用语,后来用以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艺家的小天地。 〔3〕“不隔”见王国维《人间词话》:“间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又:“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4〕炯之即沈从文。 〔5〕关于古典主义者与罗曼主义者相骂,一八三○年二月二十五日,雨果的浪漫主义剧作《欧那尼》在巴黎法兰西剧院上演,观众中支持古典主义的顿足、起哄,拥护浪漫主义的则狂#p#副标题#e#
391 0 0
鲁迅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41 0 0
佚名
荣光休气天为瑞。道祖当天传宝裔。千年昌运此时逢,四海欢声今日沸。 蒙蒙香雾沾衣腻。漠漠轻寒梅柳细。封人长有祝尧心,从此年年并岁岁。
364 0 0
陈师道
据炉肃坐,听瓶笙、别有天然宫徵。纸帐屏山浑不俗,写出江南烟水。檠短灯青,灰闲香软,所欠惟梅矣。风飞无定,数声时颤窗纸。 试问夜已何其,呼童起看,月上东墙未。天外忽闻征雁过,还把音书来寄。短简埋烟,轻蓑鸣雨,已办征船计。放教归去,故乡江上鱼美。
383 0 0
赵长卿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429 0 0
李白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405 0 0
魏夫人
自古谁不死,不复记其名。今年京城内,死者老少并。 独孤才四十,仕宦方荣荣。李三三十九,登朝有清声。 赵昌八十馀,三拥大将旌。为生信异异,之死同冥冥。 其家哭泣爱,一一无异情。其类嗟叹惜,各各无重轻。 万龄龟菌等,一死天地平。以此方我病,我病何足惊。 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 况我早师佛,屋宅此身形。舍彼复就此,去留何所萦。 前身为过迹,来世即前程。但念行不息,岂忧无路行。 蜕骨龙不死,蜕皮蝉自鸣。胡为神蜕体,此道人不明。 持谢爱朋友,寄之仁弟兄。吟此可达观,世言何足听。
445 0 0
元稹
出水莲花比性灵,三生尘梦一时醒。神传尊胜陀罗咒, 佛授金刚般若经。懿德好书添女诫,素容堪画上银屏。 鸣梭轧轧纤纤手,窗户流光织女星。
411 0 0
徐夤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