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王中丞(八首选二)

明代 / 李攀龙      诗歌

其 一
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
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万里涛。

其 二
幕府高临碣石开,蓟门丹旒重徘徊。
沙场入夜多风雨,人见亲提铁骑来!
更多评论

推荐

封面
中国风

 70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7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2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0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6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12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1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3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4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0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6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5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4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09   0  0

小文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官刑部主事、陕西提学副使、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等。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 、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后七子之名播于天下。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首领之一,他持论褊狭,认为文自汉代、诗自盛唐以下,俱无足观,本朝也只推崇李梦阳一人。他认为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创作只需模拟即可。他推崇汉魏古诗和盛唐的近体诗,往后的都加以鄙视。由于他的文学主张过于片面,限制了他本人的诗文创作,作品的摹拟痕迹太重,佳作不多。《广阳山道中》、《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诗或面对现实,感世伤时;或抒发个人哀怨,向往归隐,能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却还可读。在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能注意顿挫变化,意味隽永。但即使是好诗,也构思雷同、用词重复者多。其散文成就又在诗歌之下。著有《沧溟集》30卷。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