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农雪乌①

转载 / 散文

序言 下面是我初读丹农雪乌(D'Annunzio)的《死城》(TheDead City)后的一段日记:

三月三日,初读丹农雪乌——辛孟士凹(Anhu,Symons)译的《死城》,无双的杰 作:是纯粹的力与热;是生命的诗歌与死的赞美的合奏。谐音在太空中回荡着,是神灵的 显示.不可比况的现象。文字中有锦绣,有金玉,有美丽的火焰;有高山的庄严与巍峨 ;有如大海的涛声,在寂寞的空灵中啸吼着无穷的奥义;有如云.包卷大地,蔽暗长空 的云,掩塞光明,产育风涛;有如风、狂风、暴风、飓风,起因在秋枝上的片叶,一微 弱的颤栗,终于溃决大河,剖断冈岭。伟大的热情!无形的酝酿着伟大的,壮丽的悲剧, 生与死,胜利与败灭,光荣与沉沦,阳光与黑夜,帝得与虚无,欢乐与寂寞;绝对的真 与美在无底的深潭中;跳呀,勇敢的寻求者!……

①丹农雪乌,通译邓南遮(1863一1928),意大利作家、政治活动家.他在诗歌、小说、 戏剧创作上均有见建树,晚年政治上投向法西斯主义.②辛盂士,通译阿瑟·西蒙斯(1865—1945),英国诗人、文艺批评家。

我当初的日记是用英文记的,接下去还有不少火热的赞美,现在我自己看了都觉 得耀眼,只得省略了。一个人生命的觉悟与艺术的觉悟,往往是同时来的;这是一个奥 妙的消息,霎时的你自己初次感觉了你血管里的热液,霎时的你感觉了心脏的跳动;不成形的愿望,不可言状的隐痛,初次在你的心灵中发现;霎时的花瓣的色与香.小岛的 歌音,天边的云彩,岩石上攀附着的藤萝,山涧铺底的石砾,都呈露了不可解说的妩媚 ,不可钩索的奥义;霎时的你发现你的灵感力增加了敏锐,你的同情心,无限的扩大, 你的好奇心又回复了童年时的桀骛与无厌;霎时的你了解了你友人的沉默,他眉目间的 皱纹,你愿意参与他的隐秘,体贴他的烦闷;霎时的你在壁上挂着的画片中,会悟了不 曾领略过的妙趣,也许是临风的柳丝,也许是圣母怀抱着圣婴的微笑,也许是牧羊人弄笛时的姿态,也许是稻田中颤动着的阳光;霎时的你也参透了文字的征象,一简短的字 句,一单独的状词,也许显示出真与美的神奇的彩泽……这是觉悟,艺术的,也是生命 的。我初读丹农雪乌的时候,正当我生平最重大的一个关节,也是我在机械教育的桎梏 下自求解脱的时期,所以我那时的日记上只是泛滥着洪水,狂窜着烈焰,苦痛的呼声参 和着狂欢的叫响,幻想的希望蜃楼似的隐现着,自艾的烦懑连锁着自傲的猖狂;现在我 翻阅我自己的记载,回想当时的变幻,仿佛是安坐在圆池里,静看着舞台上一幕幕的转 换,幻象中的幻象,傀儡场上的傀儡,我心头火热的一方不辨是悲楚的烙痕,还是嘲讽 的冰激的反感,此外的一切,正如哈姆雷德在瞑目时说的,只是沉默了。 丹农雪乌著作的英译本,多半已经绝版;辛孟士是他在英国的一个知己,他的三 篇最有名的剧本都是辛孟士亲自翻译的——(1)The Dead City①,(2)La Giocondaq② (3)Francesca daRimini③——(一)(二)是散文,(三)是诗剧。我那时看过了,便不忍放 手,但我访问了无数的书铺,在康桥与伦敦,都是一例的失望,图书馆里借来的又不便 匿据,我发了一个狠,想把三部书一齐翻成中文,回国时也是一件外国带回来的礼物。 我先着手《死城》;花了六个下午与黄昏的工夫,也不顾腕酸与背痛,居然完成了一部 ,此后我又翻阅了丹农雪乌的小说与诗文,在一月内又草成了一篇粗率的介绍,放在我 的书箧内已经有三个年头,也不知是舍不得,还是难为情,这一小方的礼物始终不曾送 出。这一点子的礼物,即使可算是礼物,实在是太不成体统,此次我在山里闲着掏出来 看时,自己也不觉颜赖:那篇论文是像一个蒸烂的寿桃,也许多少的糯米香还在着,但 体态是不堪问的了,那篇译文是像一个初次进城的村姑。脂粉太浓了不好,鞋袜太素了 也不好。最简便的办法,当然是不让露面,最不简便的办法,当然是重新来过;但我既 不肯牺牲,又没有勇气,结果只有修改一法,虽则明知是不能满意的。

意大利与丹农雪乌

一个民族都有他独有的天才,对于人类的全体。玛志尼④说的,负有特定的天职, 应尽特殊的贡献。这位热心的先觉,爱人道爱自由、爱他的种族与文化,在意大利不曾

①TheDeadCity,即《死城》。②La Gioconda,即《琪璜康寓》。③Francesca daRimini,即《里米尼的弗朗齐丝卡》。④玛志尼(1805--1872),意大利革命家,曾参加烧I(党.1831年创立青年意大利党,后为民主共和派预袖,参加过1848年童大利革命.

统一以前,屡次宣言他对于本国前途无限的希望。他确信这#p#副标题#e#

更多评论

推荐

封面
中国风

 66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8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1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9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8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5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7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5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97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5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1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46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1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8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7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9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9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0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58   0  0

小文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