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清朝 / 苏辙      诗歌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创作背景】:这要从这首词创作的前一年说起,苏轼兄弟情意甚笃,苏轼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
【译文】:我们离别的太久了,已经是七次中秋。去年的今天在东武之地,我望着明月,愁绪万千。没想到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古汴河上,同去凉州。有鼓吹助兴,惊起汀上的鸿雁。 坐中的客人,穿着华丽。月亮
更多评论

推荐

封面
中国风

 78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6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11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1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54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8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8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47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4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5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46   0  0

小文

封面

 74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0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0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3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0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47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019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72   0  0

小文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汉族,字子由,宋朝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县)人,晚年自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人称“小苏”。苏辙是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著有《栾城集》。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为著名散文家,哲宗元祐年间参加过治河争论,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对者。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