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东越道中)

宋代 / 高观国      诗歌

俱是洛阳年少客,才华迥出天真。青衫惯拂软红尘。酒狂因月舞,诗俊为梅新。
寄语长安风月道,莺花缓作青春。披风沐露问前津。客中春不当,归去倍还人。
更多评论

推荐

封面
中国风

 76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4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882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8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49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0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3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88   0  0

小文

封面
邀请函

 78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8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66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2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75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5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1038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640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964   0  0

小文

封面
中国风

 722   0  0

小文

高观国

高观国(生卒年不详)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与史达祖同时,常相唱和,殆同为社友。陆游于嘉泰二年入都修撰国史,高观国有《水龙吟》词贺放翁七十八岁生山。观国复与陈造交,有《凤栖梧·湖头即席与长翁同赋》词。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谓陈造为观国词集作序,称其与史邦卿「皆秦、周之词,所作要是不经人道语,其妙处少游、美成若唐诸公亦未及也「。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有盛名。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又《介存斋论词杂著》:「竹屋得名甚盛,而其词一无可观,当由社中标榜而成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竹屋词最隽快,然亦有含蓄处。抗行梅溪则不可,要非竹山所及。「冯煦《蒿庵论词》:「平心论之,竹屋精实有馀,超逸不足。以梅溪较之,究未能旗鼓相当。今若求其同调,则惟卢蒲江差足肩随。「有《竹屋痴语》一卷。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